生产上使用了带毒率高的豆种,且介体蚜虫发生早、数量大,植株被侵染早,品种抗病性不高,播种晚时,该病易流行。病毒病初始侵染为种子带毒,田间传播与传毒昆虫的数量有关,特别与翅蚜迁飞关系密切。一般是在翅蚜出现高峰期15天左右田间普遍发病,感病品种植株受害重,病株率高,产量和品质均受影响。据观察,大部分的大豆产区都有花叶病的发生,而在东北大豆产区,发生花叶病的情况相对比较严重。大豆花叶病的发病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种子携带病毒,另外加上种子自身的抗病性不强,出现花叶病的几率会大大增加。花叶病的病毒会存在于种子的胚部和子叶内,在种子里面进行越冬,等到第二年温度适宜后,开始侵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