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青枯病发生规律有哪些?

2021-09-06 00:35

病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翌年春越冬病菌借助雨水、灌溉水传播,从伤口侵入,经过较长时间的潜伏和繁殖,至成株期遇高温高湿条件,向上扩展,在维管束的导管内繁殖,以致堵塞导管或细胞中毒,致使叶片萎蔫。病菌也可透过导管,进入邻近的薄壁细胞内,使茎上出现水浸状不规则病斑。当土壤温度达到20℃时,出现发病中心,25℃时出现发病高峰。久雨或大雨后转晴,气温急剧升高,病情加重。辣椒青枯病,土传细菌性病害,病菌通过伤口感染。酸性土壤容易出现。建议抓住发病初期使用噻菌铜或者农用链霉素或者中生菌素或者叶枯唑或者氯溴异氰尿酸或者松脂酸铜或者喹啉铜等药喷淋根部防治。发病严重的拔除、土壤撒施生石灰消毒杀菌。疫病的病原菌的卵孢子可存活3年以上,主要以卵孢子在土壤中和病残体上越冬,可度过不种植寄主作物的季节。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卵孢子开始萌发,产生游动孢子,侵入辣椒的根部、茎基部、叶部。在辣椒生长期间,病株陆续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主要随灌溉的水和雨扩散传播,发生多次再侵染。病原菌还可通过风雨吹溅和农事操作而传染,引起叶、枝、果发病。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