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发病原因,黄瓜角斑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2022-04-19 23:09

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种植过于密集且存在合适的病原菌时,黄瓜易发生角斑病。该病由丁香假单胞杆菌黄瓜角斑病致病变种侵染引起,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卷须和果实,有时也侵染茎蔓。幼苗和成株期均可受害,但以成株期叶片受害为主。子叶发病初期呈水渍状近圆形凹陷斑,后微带黄褐色干枯。

黄瓜坐果后,由于肥水齐攻,棚内湿度加大,病菌随之产生。此时需调控好湿度,在有利于黄瓜健壮生长的同时,提高抗性,抑制病菌的发生与流行。晴天上午,温度应保持在25-30度之间,有利于黄瓜正常开花授粉。若遇阴、雨、雾天气,温度长期低于22度,不利于养分合成,影响正常开花结果,导致抗性降低。晴天上午温度超过30度时需放风降温排湿,温度在23-25度时需闭棚保湿。上半夜温度在15-20度时需放帘子保温。阴天早晨,若棚内有雾且棚温达到12度时,可放风20-30分钟后闭棚;中午仍不见晴时,需放风1-2小时;傍晚仍阴天时,需敞膜放帘。

角斑病在10-30℃均可发生,适宜温度为24-28℃,大棚高湿有利于发病。昼夜温差大、结露重且持续时间长,发病重。低洼地、重茬地发病也重。病原在种子内或随病残体存留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第2年初侵染源。病菌侵染黄瓜后,在适宜条件下发病并产生菌脓。菌脓随雨水、灌溉水及大棚膜水珠下落、结露和叶缘吐水滴落,飞溅蔓延,进行多次重复再侵染。病菌从气孔、水孔及自然伤口侵入。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受害。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