茎瘤芥主要分布在四川、浙江两省,湖北、江西、福建、江苏、安徽、河南等省也有栽培。气候条件对病害有显著影响,季温暖干旱年份有利于病害前期流行,夏季多雨凉爽、秋季少雨则有利于后期发病。苹果品种间的抗病性差异较大,倭锦、红玉高度感染,国光、红富士次之,青香蕉发病轻,金冠、元帅较抗病。栽培管理不当,如栽植密度过大、土壤黏重、肥料不足、地势低洼、树冠郁闭、枝条细弱等,都会加重病害。近年来,部分果园不适当地推行轻剪长放,使枝条过长过密,也是苹果白粉病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苹果白粉病是由白叉丝单囊壳菌引起,主要危害寄主叶片,染病后,顶端叶片和嫩茎发生灰白色斑块,像覆盖了一层白粉。严重时病叶卷曲萎缩。新梢被害后,展叶迟缓,抽生新叶细长,呈紫红色。大树染病时,病芽在春季萌发较晚,抽出的新梢和嫩叶整个被覆盖上一层白粉,新梢节间短,叶片狭长,叶缘向上,质地硬脆。
苹果白粉病在4~5月发生高峰期,主要危害实生嫩苗、大树芽、梢、花、果。染病梢明显被抑制生长,节间缩短,展叶迟缓,抽叶形状细长,顶梢扭曲,染病梢上的叶片变得脆又硬,叶缘上卷,表面覆盖白色粉状物,并随病情加重逐渐变褐,病情严重时整梢枯死。染病叶片背面出现白粉,并逐渐扩散,叶片渐变狭长,变萎缩,叶尖叶缘渐变褐色,最后导致干枯脱落。幼果受害萼洼处产生白色粉斑,病部变硬,待果实长大后形成锈色网状斑点。
苹果白粉病病菌以菌丝潜伏在冬芽的鳞片间越冬,顶芽带菌率明显高于侧芽。分生孢子由气流传播。4―6月是发病高峰期,8月底在秋梢上再次蔓延危害。病害的2个高峰期完全与苹果树的新稍生长期吻合。应采用综合种植管理,重点合理使用水、肥、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