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紫斑病的病原菌以菌丝体在寄主体内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天,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或水传播,萌发后可通过气孔或伤口侵入,其芽管也可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引发病害。冬季温暖地区病菌在葱蒜作物上辗转传播危害,寒冷地区则以菌丝体附着寄主或病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在高湿条件下形成,发病适温25~27℃,低于12℃不发病。一般温暖、多雨或多湿的夏季发病重,梅雨季节、台风到来时易流行,阴湿多雨的地区或年份更易引起该病流行。大蒜紫斑病是大蒜上常见的病害之一,各菜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主要危害露地栽培的大蒜。大蒜生长期间降水次数多、雨量大的年份发病重,发病严重时常造成叶片枯死、植株早衰,产量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