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绵疫病的传播途径,茄子早疫病主要传播途径有哪些?

2023-03-10 06:35

茄子早疫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通过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并通过气孔、皮孔或表皮直接侵入植株。病菌在土壤中越冬,通过风雨及灌溉水传播,浸染植株根茎基部和近地面果实。发病后,病部产生孢子囊,孢子囊开裂散出孢子,借风雨、农事操作进行传播。茄子进入结果期后,伴随雨季的到来,每次大暴雨之后,茄子早疫病流行,形成一个发病高峰。棚室内湿度容易满足,日均温达到15—23℃即可发病。露地茄子进入盛果期,正值8月份高温季节,中午最高气温37—39℃,夜间25—30℃,雨日多,高湿持续时间长,此病易流行成灾。此外,日夜温差大结露频繁的北方,即使不下雨,茄子叶面结露、叶缘吐水持续时间长能满足发病需要,也可引起该病流行。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组织在土壤中越冬,翌年卵孢子经雨水溅到茄子果实上,萌发长出芽管,芽管与茄子表面接触后产生附着器,从其底部生出侵入丝,穿透寄主表皮侵入,后病斑上产生孢子囊,萌发后形成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形成再侵染,秋后在病组织中形成卵孢子越冬。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内或潜伏在种皮下越冬,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从气孔、皮孔或表皮直接侵入,田间经2—3天潜育后出现病斑,经3—4天又产生分生孢子,通过气流和雨水飞溅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致病害不断扩大。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