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秆黑潜蝇,又称豆秆蝇或豆秆穿心虫,广泛分布于黄淮和南方大豆产区,对大豆、绿豆、红小豆、菜豆、豇豆等多种豆科作物造成危害。在山东地区,春大豆受害率高达70%~80%,夏大豆受害率则达到100%。受害大豆通常减产30%左右,严重时减产超过50%,甚至可能导致绝收。
豆秆黑潜蝇从苗期开始为害,幼虫在大豆的主茎、侧枝和叶柄内蛀食,形成弯曲的隧道。受害植株叶片发黄、矮小、分枝减少,似缺肥缺水状,严重时造成大量枯心苗,形成缺苗。成株期受害则导致豆莢显著减少,秕荚、秕粒增多,最终造成减产。
具体而言,大豆苗期受害表现为根茎部肿大,叶柄表面褐色,全株呈现铁锈色,显著矮化,重者茎中空、叶脱落,甚至死亡。后期受害则导致花、荚、叶过早脱落,千粒重降低。成虫也可通过吸食植株汁液,在植株表面形成白色小点,进一步影响植株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