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菌在保护地内越冬,翌春传播。也可由南方随季风而传播来。夏季可通过气流、雨水传播。在北方,黄瓜霜霉病是从温室传到大棚,又传到春季露地黄瓜上,再传到秋季露地黄瓜上,最后又传回到温室黄瓜上。病菌为活体专性寄生真菌,种子不带菌,病菌主要靠气流传播,从叶片气孔侵入。霜霉病的发生与植株周围的温湿度环境关系非常密切,发生起始温度为16℃左右,而流行适温为20~24℃,且要求相对湿度在85%以上。该病的蔓延速度很快,有人将其称为“跑马干”,一旦有了中心病株,只需3~4次的扩大再侵染,即可酿成大灾,因此防治此病的关键是尽早发现中心病株或病区。病菌以在土壤或病株残余组织中的孢子囊及潜伏在种子内的菌丝体越冬或越夏。保护地栽培棚内,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至寄主植物上,从寄主表皮直接侵入叶片,引起初次侵染。以后通过气流和雨水的反溅,传播至保护地或露地黄瓜,进行多次再侵染,加重危害。霜霉属真菌浸染所致。病菌以孢子囊在温室和露地上各茬黄瓜上往复浸染,完成周年循环。病菌孢子主要靠气流、雨水等进行传播,黄瓜浸染源多数来自于温室和大棚。病菌在10°C-28°C均可侵主。湿度是决定发病与否和流行程度的关键因素。病菌在叶水滴或水膜中侵人叶片,如果叶面始终保持干燥,孢子不仅萌发而且经过2-3天即失去萌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