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白锈病是由油菜白锈病菌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油菜上的一种病害。病害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为害叶、茎、花和角果。叶片染病初在叶片正面产生浅绿色小点,后渐变黄呈圆形病斑,叶片背面病斑处长出白色漆状疱状物。病斑正面为浅黄绿色,周围有黄色晕圈。茎部病斑为长椭圆形白色疱斑,病部肿大弯曲,呈“龙头"状。
油菜白锈病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以蕾花期最为严重,对产量损失最大。苗期在叶片正面散生淡绿色小点,后变黄,背面长出隆起具有光泽的白色“泡斑”,“泡斑”破裂后,散出白色粉末状物。成株期茎和花轴也出现圆形或条状的白色“泡斑”。顶端常肿大卷曲成“龙头状”。花器花瓣膨大,变成绿叶状,肉质,长期不凋落,子房也肿大变绿,不结实,角果上也长出白色“泡斑”。
油菜发生白锈病时,病叶初期在正面出现淡绿色小斑,以后病斑变成黄色,病斑背面有隆起白色脓胞状斑点,破裂后撒出白色粉末,后期病叶枯黄。花序发病后,肿大弯曲呈呈“龙头拐”状,俗称“龙头病”,花序和角果肥大变成绿色,布满白色漆状疱状物,不能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