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白血病有亚临床型和临床型两种表现。亚临床型无瘤的形成,其特点是淋巴细胞增生,可持续多年或终身,对健康状况没有任何扰乱。这样的牲畜有些可进一步发展为临床型。此时,病牛生长缓慢,体重减轻。体温一般正常,有时略为升高。从体表或经直肠可摸到某些淋巴结呈一侧或对称性增大。腮淋巴结或股前淋巴结常显著增大,触摸时可移动。如一侧肩前淋巴结增大,病牛的头颈可向对侧偏斜;眶后淋巴结增大可引起眼球突出。出现临床症状的牛,通常均取死亡转归,但其病程可因肿瘤病变发生的部位、程度不同而异,一般在数周至数月之间。根据临诊表现和发病情况可分为地方流行型和散发型。地方流行型潜伏期一般为4-5年,故多发生于3岁以上成年牛,4-8岁间牛感染率最高。5%-10%表现为最急性病程,无前驱症状即死亡。大多为亚急性病例,病程多为7天至数月。表现为食欲减退、贫血和肌无力。当肿瘤广泛生长时,体温可升高至39.5-40℃。病牛表现为生长缓慢,全身体表淋巴结显著肿大而且坚硬,依部位不同可导致病牛头偏向一侧,眼球突出,严重时被挤出眼眶,有的出现贫血,心脏受损,消化功能紊乱,流产、难产或不孕,共济失调、麻痹。个别导致脾破裂而突然死亡。散发型比较少见,青年牛型多见于18-20月龄的青年牛,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内脏特别是胸腺出现肿瘤,并伴有贫血和下痢,心和肝脏的肿瘤可导致病牛死亡。犊牛型见于4月龄以下的犊牛,主要表现为淋巴结的对称性肿大。皮肤型见于1-3岁的牛,主要表现为真皮有结节状白细胞浸润。最后由于淋巴和内脏器官发生肿瘤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