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口蹄疫临床特征是患病动物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发生水泡和溃疡。治疗用天行健羊五号特灵。主要症状为病初发烧41℃,口流涎,1-2天后在唇内面、齿龈、舌面和颊部粘膜上发生蚕豆至核桃大的水泡,水泡破裂后形成红色糜烂面。
羊感染后潜伏期1-7天,体温升高可达40℃至41℃,食欲减退。口腔、蹄等部位出现水疱、溃疡和糜烂。严重病例咽喉、气管等黏膜可见圆形烂斑和溃疡。绵羊蹄部症状明显,山羊口腔病变较重。病羊口腔黏膜常见水泡、烂斑,半数以上为蹄型口蹄疫,在蹄冠、蹄踵和趾间发生病变导致跛行。
哺乳羔羊易感性强,常呈现出血性胃肠炎和心肌炎,发病急、死亡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