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病在奶牛中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病原菌侵害生殖系统,引发子宫、腹膜、关节、睾丸、淋巴结等炎症。该病的潜伏期为2周至6个月,多数病例为隐性感染。妊娠母牛感染后,流产是其明显症状,通常发生在妊娠后的第6~8个月,流产胎儿多为死胎或弱犊。流产后常发生胎衣滞留和子宫内膜炎,排出污秽不洁的红褐色恶臭分泌物,有的病例因长期不愈而导致不孕。公牛感染后主要发生睾丸炎和附睾炎。此外,有时会有轻微的乳房炎,个别病例会出现关节、滑液囊炎。牛布病的临床症状中,头胎母牛发病较多,流产多发生在妊娠后第5~8个月,流产后可能出现胎衣不下。
在人体,布病的急性期症状包括寒战、发热、多汗,发热平均为2~3周,数日至2周后再次发热,呈波浪起伏,热型多为弛张热或不规则热,常因大汗浸湿衣被,且与热退相伴;关节痛,主要为大关节,呈游走性,少数伴关节红肿或肌肉疼痛;淋巴结及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主要见于颈部及腋下。慢性期常见症状有疲乏、出汗、头痛、低热、抑郁、烦躁、肌肉及关节酸痛。流行病学上,发病以春夏为多,牧区发病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