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痘是一种由羊痘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羊只,但也可通过接触病羊或其污染物传染给人类。山羊痘的潜伏期通常为6至8天,病初症状包括鼻孔闭塞、呼吸急促,眼睑肿胀、结膜充血,体温升至41至42℃。随后,皮肤上出现红色或紫红色丘疹,这些丘疹可能发展为水疱或脓疱,最终结痂脱落,整个过程约4周。在人类中,羊痘的潜伏期为2至5天,初起为红色或紫红色的小丘疹,质地坚硬,后扩大成为顶端扁平的水疱或出血性脓疱,中央有脐凹,周围有特殊的灰白色或紫红色晕。病情通常在3周内自愈,病愈后获得永久性免疫力。
在羊只中,痘疹最常见于口唇、尾根、乳房等少毛或无毛部位,开始为红斑,随后形成痘疹,可能融合为大片突起,最终结痂脱落。羊痘的病程一般为3周,严重的病例可能并发呼吸道、消化道和关节炎症,甚至引起脓毒败血症。羊痘的诊断主要依据病程和症状,病愈的羊只将产生较强的终生免疫力。
在人类中,羊痘的症状包括皮肤上的小丘疹发展为扁平出血性脓疱或水疱,最终结痂脱落。损害多发生于手指、前臂及面部等暴露部位,局部淋巴结可能肿大,但一般无全身症状。人类感染羊痘后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互相传染,但接触病羊污染物质的人员,如牧羊人、兽医及屠宰人员等,存在被感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