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痢疾是一种由魏氏梭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感染7日龄内的羔羊,尤其是2~3日龄的羔羊。此病发病急,病程短,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往往来不及治疗就已经死亡。病菌通过消化道传播,母羊也会成为带菌者,通过粪便污染将病菌传给羔羊。
防治措施主要包括:
1.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母羊的抓膘、保膘工作,确保所产羔羊健壮,增强抗病能力。
2.产羔前后和接羔过程中,做好一切消毒和防护工作,务必保证羔羊吃足初乳。
3.对怀孕母羊注射羔羊痢疾甲醛菌苗或羊厌气五联苗。
4.每年秋季对母羊注射单一羊魏氏梭菌灭活苗或羊魏氏梭菌二联灭活苗,产前2~3周再接种一次。
5.常发病地区,在羔羊出生12小时内开始口服青霉素,或第1天注射抗羔羊痢疾血清。
一旦发现病羔羊,应立即隔离并治疗。对病羔羊可灌服0.5克土霉素和0.2~0.3克胃蛋白酶,每天两次;或用青霉素、链霉素各20万单位混合注射,每日两次至痊愈。此外,及时给病羔羊补液和解毒,灌服6%的硫酸镁溶液20~30毫升。
由于发病急、病程短,治疗效果不佳,因此主要依靠疫苗预防。对于半岁以下2月龄以上的小羔羊要注射2~3mL的四联苗。为了保证羔羊的健康发展,必须搞好母羊产前四联苗的免疫,以使羔羊能获得坚强的转移性抗体。对于羔羊母源抗体下降后没接种疫苗前要采取药物预防,小羔羊必须适时搞好四联苗免疫,以减少不应有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