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弯曲杆菌病最初出现的症状是,在和新近引进的公牛交配后,返情母牛的数量明显增多,有些有规律地返情,有些返情无规律。在许多肉牛群中,因为返情现象未被发现,所以牛群管理人员最早发现的症状通常是在配种季节末母牛的妊娠率很低。在经历大约6个月严重的不育后,牛群逐渐具有免疫力,多数能够受胎的母牛在分娩后消除感染。如果继续用感染的公牛交配,母牛就会被再次感染,结果会导致同样的但不太严重的不育。2-3年后,患牛的繁殖力逐渐恢复,仅伴随着不明确的、间歇性的不育发生。另一方面,在引入的小母牛和任何新进的繁殖母牛(即没有免疫力的牛)中,弯曲杆菌病将威胁牛群。在有详细繁殖记录的牛群,主牛群中成年母牛的配种间隔时间分布相对正常。用感染的公牛交配小母牛时,母牛受胎率低并出现不规律的返情,这些都是弯曲杆菌病的特点。然而,如果用未配过种的公牛交配,母牛直到首次分娩后才会接触到疾病,因此在第一个繁殖期内生育力正常,而在第二个繁殖期内生育力低下。同样,购入的奶牛在第一个繁殖期内受到疾病的影响最明显。需要说明的是,公牛为该病感染的无症状带菌者。羊发病后出现流产(牛多发生在妊娠期的第5、6个月)、不孕、不育、死胎。人感染致病后出现发热(39-40℃),持续发热时间较长。临床上分为:心型,出现心内膜炎、心外膜炎两种;脑膜炎型: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脑脊髓炎:多发生于初生儿,有时为成人;关节炎型:急性化脓性关节炎;有时可引起人的流产和不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