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同时也是一种人兽共患病。口蹄疫病毒通过消化道、黏膜、乳及损伤的皮肤传染,含病毒的尘埃能随风散播到50~100公里以外的地方,因此口蹄疫常呈远距离的跳跃式发病。
病畜和带毒者与易感畜群之间的接触、畜产品的运输以及被含病毒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所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等都是传播本病的主要途径。病畜呼出的气体同样可以传播病毒。
感染口蹄疫的病畜在舌面口腔黏膜上会出现水疱,破溃后形成烂斑,并流出泡沫状口涎。此外,鼻镜、唇边、乳头和蹄部皮肤也会发生水疱、烂斑,并伴有跛行的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