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气肿疽诊断依据流行病学、典型临床症状(肩部、胸部、臀部等肌肉处肿胀,触压有捻发音)以及病理变化(肌肉切面呈海绵状,伴有泡沫液体流出呈红色,散发酸臭味)可作出初步诊断为牛气肿疽病。具体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验:采集病死畜肿胀部位的水肿液、肝脏、肌肉等作为病料,革兰氏染色呈阳性,镜检观察到单个或多个短链小杆菌,顶端有小空泡即可确诊。
特征是局部骨胳肌的出血坏死性炎、皮下和肌间结缔组织鳃液出血性炎,并在其中产生气体,压之有捻发音,严重者常伴有跛行。潜伏期3-5天,最短1-2天,最长7-9天,牛发病多为急性经过,往往突然发病,体温达41℃-42℃,早期出现轻度跛行,食欲和反刍停止。相继在多肌肉部位发生肿胀,初期热而痛,后来中央变冷无痛。患病部皮肤干硬呈暗红色或黑色,有时形成坏疽。
1-4岁的牛突然发病,跛行,体温升高,局部肌肉发生无明显界限的炎性气性肿胀,触之有捻发音,肌肉坏死时体温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