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肝片吸虫寄生于动物肝胆管内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为牛、羊等家畜感染,偶可感染人类,表现发热、肝区疼痛、肝脏肿大并有压痛、末梢血液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等临床征象。中间宿主为椎实螺,尾蚴在水草或水生植物上形成囊蚴,人们在口含或进食这些植物时受感染。皮试与血清免疫学反应对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后期患者粪便及胆汁中可找到虫卵。硫双二氯酚治疗有效。(1)定期驱虫,每年进行1-2次。(2)羊的粪便要堆积发酵后再使用,以杀虫卵。(3)消灭中间宿生椎实螺,并尽量不到沼泽、低洼地区放牧。(4)预防和治疗可用丙硫苯眯陛(抗蠕敏)、左旋咪哩、硫双二氯酚(别丁)、敌百虫、硝氯酚等药物。
定期打扫卫生,圈舍全面消毒,同时有计划地定期驱虫,这对于预防牛的发病尤为重要。每年春季和秋季各进行1次驱虫。加强粪便管理,粪便集中处理,防止污染牧草及饮水。牛的粪便是虫卵扩散的重要媒介,尤其是驱虫后牛的粪便中含有大量虫卵,可采用堆肥发酵法杀死虫卵等病原微生物。
综合防治措施一是要管好粪便,搞好其堆积发酵。坚持在安全地放牧,避免在低洼潮湿的牧地放牧和饮水。二是配合农田水利建设和氨水、氯硝柳胺药物灭螺和消灭椎实螺孳生地。三是坚持在疫区对牛进行春秋雨季的驱虫,常用药物有六氨乙烷,每千克体重0.2~0.4毫克,一次内服;或四氯化碳,按每100千克体重用2.5~5毫克分点肌肉注射,效果良好;硝氯酚,每千克体重0.5~1毫克,深部肌肉注射;丙硫咪唑,每千克体重15~25毫克,口服,效果也良好。
牛肝片吸虫病要使用预防为主的综合性防治防止,依据流行病学资料,要因时、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有计划、有程序的展开防治工作。预防性驱虫,要依据这病在各地流行的特征而定每年驱虫的时间,第一次驱虫在立秋后10d左右实施,在完成第一次驱虫20d后实施第二次驱虫。驱虫结束10d后转场,避免虫卵对羊的二次感染,把病畜的粪便堆积发热灭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