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小反刍兽疫病毒的流行病学是什么?

2023-03-07 18:24

小反刍兽疫的流行和发生具有季节性特点,多发生在阴雨潮湿和寒冷干燥的季节,特别是温度发生突变引起羊发生应激,可引起该病的暴发。健康羊可通过直接接触患病羊或隐性感染羊而被感染,也可通过接触被其污染的饲料、饮水、器具以及场地等发生间接感染。感染途径以呼吸道的飞沫传染为主,也可通过消化道传播。某些条件下,也可经由哺乳、精液、胚胎等传染。

自然感染的情况常见于绵羊、山羊、羚羊等草食动物,但山羊发病较为严重。本病常为亚临床经过发病,患病羊和隐性感染者为本病主要的传染源,直接接触或呼吸道飞沫传播是本病主要的传播途径。感染动物的分泌物、唾液、飞沫、尿液、粪便等可对养殖区域内的水源、料槽、垫料、器具等造成污染,易感动物接触后感染,但上述污染物种病毒不会长时间保持传染性,因此病毒的传播距离与羊群的贸易有关。本病可全年发生,但在多雨季节或干燥寒冷季节多发,本病病死率最高可为100%,中度暴发时可呈50%,在老疫区呈散发趋势,在该病流行后,常有一个5~6年的缓和期。

本病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美国白尾鹿等小反刍动物,流行于非洲西部、中部和亚洲的部分地区。在疫区,本病为零星发生,当易感动物增加时,即可发生流行。本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染,病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是传染源,处于亚临诊型的病羊尤为危险。

小反刍兽疫一般在新疫区爆发流行,老疫区以散发为主。进口的努比尔、波尔山羊等最易感染,本地品种抗病力较强。饲养密度大、存栏数高的地区流行迅速,死亡率也较高。传染源为病羊肉、发病羊和带毒羊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潜伏期一般为4~6天,最长可达21天。易感羊群发病率通常达60%以上,病死率可达50%以上。

(以上为本站整理农技人员经验所得,仅供参考)

推荐文章

© 2024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