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的症状是大便成形或较稀,带粘液或少量脓血,腹部可有压痛。病变时间长了会有轻度贫血。粪便检查在显微镜下有大量脓细胞,红细胞,巨噬细胞。乙状结肠镜检查肠粘膜呈颗粒状。病羊排出粪便多有恶臭,有的稀薄如水,有的稠如面糊,颜色呈现出黄绿、黄白甚至灰白。疾病后期,部分病羔可发现便中带血,直到成为血便。体温略有升高,多发生持续性拉稀,粪便呈糊状或水样,初为黄色后棕色至血便恶臭,剖检小肠尤其是回肠充满血样物。
预防主要在春秋两季定期驱虫免疫,加强饲养管理,圈舍及环境要消毒。治疗采取对症治疗,药物选用青霉素类、四环素类、磺胺类、硝咪唑类,口服和肌注一并进行,3次/天、连用2-3天。临床上最常见的腹泻是羊只本身抵抗力差和消化不良造成的腹泻,可分为单纯性消化不良和中毒性消化不良。羔羊患单纯性消化不良可肌肉注射黄连素、诺氟沙星、大蒜注射液等,同时内服人工盐、乳酶生、小苏打、大黄等片剂。羔羊出现中毒性消化不良可肌肉注射维生素C、庆大霉素、樟脑、葡萄糖氯化钠溶液、卡那霉素、碳酸氢钠,同时内服、小苏打、次硝酸铋、矽碳银等。
蚜虫、棉铃虫、十八星瓢虫、茶蟥螨等。蚜虫可用敌蚜螨、乐果等药防治;棉铃虫、十八星瓢虫用功夫或甲维盐等药防治;茶蟥螨用哒螨酮、克螨特防治。羔羊以神经症状为主者,四肢瘫软,卧地不起,呼吸急促,口流白沫,最后昏迷,头向后仰,体温降至常温以下,常在数小时到十几小时内死亡。羔羊痢疾是初生羔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以剧烈腹泻和小肠发生溃疡为其特征。本病常可使羔羊发生大批死亡,给养羊业带来重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