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家畜以牛、羊、猪最易感。牛发生本病主要侵害生殖系统和关节,母牛表现为流产,公牛表现为睾丸炎。病畜和带菌动物是主要传染源。
主要表现为睾丸炎,附睾炎,淋巴结炎,关节炎,流产,不育等特征。犬感染布氏杆菌大多呈隐性感染,少数可表现临床症状。潜伏期1~3周,临床特点是缓慢起病,长期发热、多汗、虚弱、全身痛和关节痛。
布氏杆菌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4-21天。当奶牛感染此病后,主要症状以病原菌侵害生殖系统为特征,具体可引发子宫、腹膜、关节、睾丸、淋巴结等炎症。最显著的症状则是怀孕母牛发生流产或不孕症,有些奶牛还会从阴道流出恶臭的分泌物。
病原菌可随同流产胎儿、胎衣、羊水、子宫渗出物、精液、乳汁、脓汁排出体外,污染饲草、饲料、饮水和周围环境,健康牛主要经消化道、交配、损伤和未损伤的皮肤引起感染,吸血昆虫也能传播该病。
病原菌侵入牛的身体后,潜伏期通常为2周至6个月。喜欢在骨髓、关节、淋巴结、子宫、胎盘等部位进行繁殖,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及症状。母牛最主要的临床症状是流产,也能出现低烧,但常被忽视。妊娠母牛在任何时期都可能发生流产,但流产多发生于妊娠期的后5-8个月,流过产的母牛,强果再次发生流产,其流产时间会向推迟。流产前可表现出临产时的症状,如阴唇、乳房肿大等。但在阴道粘膜上可以见到粟粒大有红色结节。流产胎儿可能是死胎或弱犊。流产之后常发生胎衣滞留,不断从阴道排出污灰色或棕褐色的分泌物。乳腺受侵害时,轻的产奶量减少,重的乳汁发生明显的变化,呈絮状或黄色水样;乳房皮温增高、疼痛、坚硬。公牛患本病后,主要发生睾丸炎和副睾炎。初期睾丸肿胀、疼痛,中度发热和食欲不振。3周以后,病痛逐渐减轻;表现为睾丸和副睾肿大,触之坚硬。
布病即布鲁氏菌病,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高热、大汗、乏力、关节疼痛、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其中发热为布病最突出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典型波状热,即体温逐渐上升至39℃及以上,数日后逐渐下降为正常水平,持续数日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
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多汗,肌肉、关节疼痛,乏力等,少数患者还会出现神经和生殖系统等症状,如妊娠7个月左右流产。
牛布氏杆菌病患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1到3周,也可以长达数月,可以出现反复的高热伴大汗淋漓,这是本病突出的症状,常伴有游走性关节痛、睾丸疼痛、皮干、淋巴结肿大,也可以进行性头痛,皮疹等。牛布氏杆菌最突出的临床症状为发热,典型的发热为波状热。
多数病牛呈现隐性感染,临床症状不明显,部分患牛发生关节炎、黏液囊炎、淋巴结炎、关节肿痛、跛行或卧地不起,膝关节和腕关节最常受侵害。母牛怀孕5~8个月后发生流产,胎儿多为死胎或弱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