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适量增加夜食。奶牛是反刍动物,采食量大,消化快,除白天应饲喂足量草料以外,夜间10时左右还应喂给适量的草料,但不可喂得过饱,以免造成消化不良。这样不仅能满足奶牛体能的需要,还可增强抗逆能力,使产奶量明显提高。
2、供足饮水。奶牛须全天供水,饮水应冬暖夏凉。冬春季饮水以10-30℃为宜,饮粥温度为38℃左右,可增加抗冷冻性能,产奶量提高10%左右。奶牛产犊后应饮温热的麦麸水。
3、良好光照。冬春期和阴雨天,采用白色荧光灯照明,使光照由9-10小时延长到13-14小时,可提高饲料利用率和产奶量。
4、保持安静。奶牛夜间害怕惊扰。应避免夜间在牛舍附近燃放鞭炮、开动机器等声响。
5、调节温度。奶牛适宜环境温度为8-25℃,最佳12-14℃;怀孕母牛和泌乳奶牛最适宜16-20℃。冬春夜间做好防寒保暖,夏季注意降温防暑。
6、夜间刷拭。每晚10时左右用刷子将牛体全面刷拭一次,保持皮毛清洁,促进血液循环,提高产奶质量。
7、乳房按摩。挤奶前用45-50℃温水按摩乳房1-2分钟,促使"放乳"反射,能使产奶量提高7-16%。
8、垫好睡床。夜间打扫牛舍,在牛趴卧处垫上软草,保持干燥舒适,预防疾病发生。
9、增加运动。有条件可在晚上12时左右让奶牛户外活动一小时,提高饲料消化率和食欲,增加产奶量。
10、观察发情。多数奶牛在夜间发情,饲养人员应抓住时机认真检查,避免空怀期延长影响产奶。同时注意观察奶牛夜间休息、反刍等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