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焦虫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2023-04-02 20:44

牛焦虫病是由牛放牧时被焦虫叮咬后,在蜱体内繁殖而引起的一种疾病,以散发和地方性流行为主,多发生在夏秋季,发病高峰为7-9月。病牛初期心跳频率加快,血液稀薄,不容易凝固,频繁排尿,且尿液呈淡黄色或深黄,但不会出现血尿。病牛后期有扁豆大小深红色出血斑出现在眼睑、尾根等薄嫩皮肤处。

巴贝斯虫病潜伏期8~15天,病牛体温升高到40~42°C,呈稽留热型,食欲消失,反刍停止,便秘或腹泻,排黑褐色、恶臭粪便,迅速消瘦、贫血、黏膜苍白和黄染,出现血红蛋白尿,尿色呈棕红色或黑红色。血液稀薄,红细胞大小不均、着色淡,重症时死亡率可达50%~80%。

泰勒虫病潜伏期14~20天,体表淋巴结肿胀为本病的特征,病牛迅速消瘦,血液稀薄。病后期食欲、反刍完全停止,溢血点增多变大,濒死前体温下降,卧地不起,衰竭死亡。

焦虫寄生牛的红细胞内,主要临床症状是高热贫血或黄疸,反刍停止,泌乳停止,食欲减退,消瘦严重者则造成死亡。该病是焦虫在蜱体内繁殖,牛放牧时蜱叮咬而感染的。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