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舌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主要传染媒介是伊蚊和库蚊。本病多发于湿热夏季和早秋,特别是在池塘、河流较多的低洼地区发生,流行迅速,死亡率高。
临床症状:
潜伏期约1周,病初体温升高达42℃,白细胞数减少,高温稽留热。病羊精神萎顿,喜卧、厌食、呼吸和心跳加快。下颌和唇水肿,耳水肿下垂,大量流涎,鼻孔流出粘稠鼻汁(有时带血),呼吸困难。鼻粘膜和鼻镜糜烂出血,上唇齿龈出现灰白或灰黄色伪膜,舌面糜烂,表面附着灰黄色坏死组织。部分病羊舌面发绀,蹄冠上部皮肤有紫色淤血,后期出现血样下痢。
病理变化:
各脏器和淋巴结充血、水肿和出血。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道黏膜均有出血点,乳房和蹄冠等部位上皮脱落,蹄叶发炎溃烂。
防治措施:
1.隔离饲养,加强护理,病变部位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消毒。
2.避免从疫区购入牛羊等反刍动物,严格检疫。
3.夏季选择高地放牧,定期药浴驱虫。
4.可使用青霉素、头孢塞呋或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
5.对3月龄以上幼羊进行预防接种,孕羊禁用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