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谨防牛黏膜病

2023-04-06 19:04

牛黏膜病又称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或简称牛病毒性腹泻,属于牛传染病的一种。该病由黏膜病毒引起,为牛易感病,康复牛可带毒6个月之久。健康牛、羊、猪和鹿均可隐性感染而带毒。该病在新疫区可呈全群暴发,在老疫区多见轻型病例,以小牛发病为主,多发于冬季和初春。

一、临床症状

该病潜伏期7-10天,临床上一般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1.急性型

常见于幼犊,病死率较高。病初呈上呼吸道感染症,表现发热(40℃-42℃),流鼻液、咳嗽、呼吸急促、流泪、流涎、精神委顿等。白细胞减少。有的呈双相热。

随后口腔黏膜发生糜烂或溃疡,出现腹泻。糜烂见于唇内、齿龈、上颚、颊部和舌面以及鼻镜、鼻孔周围,散在、浅表、细小。腹泻粪稀如水,混有黏膜和血液,恶臭。部分病牛不出现腹泻。泌乳牛的泌乳量减少或停止。有的发生趾间皮肤溃疡、蹄冠炎、蹄叶炎和角膜水肿。重症病牛多于5-7天内因急性脱水和衰竭死亡。

2.慢性型

多由急性型转来。口腔黏膜反复发生坏死和溃疡,持续性或间歇性腹泻,流鼻液,鼻镜有干痂,眼睛经常多量流泪。有的发生慢性蹄叶炎和严重的趾间坏死,病牛跛行。有的皮肤皲裂,出现局限性脱毛和表皮角化。这种病牛通常呈持续感染,发育不良。

妊娠牛患病时,可发生流产,产木乃伊胎,或引起多种先天性畸形。

二、病理变化

主要是口腔、食管、胃肠黏膜的水肿和糜烂,其中以食管中呈纵性的小糜烂最有特征性。

三、防治措施

1.治疗

①止泻:可用0.1%高锰酸钾溶液2-3升口服;或用木炭末100-200克,对水1-2升口服;或用鞣酸蛋白20克,次硝酸铋10克,碳酸氢钠40克,10%淀粉浆1升口服。

②消炎:可用磺胺脒40-60克,碳酸氢钠40-60克口服;或用黄连素2-5克口服。同时肌内注射青霉素、链霉素或静脉注射抗生素。

2.预防

引进种牛时严格检疫。发生本病时及时隔离病牛,严格消毒,限制牛群活动。必要时可用黏膜病弱毒或猪瘟弱毒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