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口蹄疫综合性防治措施

2023-04-06 13:36

一、症状

牛的潜伏期2~7天,体温升高至40℃~41℃,出现流涎症状。随后在口腔(唇内、齿龈、舌面、颊部粘膜)和蹄部(趾间、蹄冠部柔软皮肤)以及乳房皮肤上形成水泡,破溃后形成红色烂斑,可能发生溃疡,愈合后遗留斑痕。病畜表现大量流涎、食欲减退或废绝;蹄部疼痛导致跛行,严重时出现蹄壳脱落。

成年牛病死率通常为1%~3%,而犊牛因易发心肌炎和出血性肠炎,病死率显著增高。

二、诊断

根据特征性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调查可初步诊断。实验室确诊需采集水泡皮或水泡液进行检测,常用方法包括补体结合试验、琼脂扩散试验等,可区分自然感染与疫苗免疫牛。

需注意与水泡性口炎的鉴别:①水泡性口炎宿主范围广(含马、猴、禽类);②发病率较低(1.7%~7.7%);③主要通过蚊虫传播,具有明显季节性(夏秋季流行)。

三、防治措施

1.预防

定期接种口蹄疫疫苗(弱毒苗、亚单位苗或基因工程苗),免疫后14天产生保护力,持续4~6个月

高风险区加强检疫监测

2.疫情处置

立即上报疫情

实施封锁、隔离、消毒措施

紧急接种疫苗

必要时使用高免血清(0.5~1ml/kg体重)进行被动免疫

疫区解除封锁需在末例病例处理后14天,经全面消毒

3.治疗

良性病例通常7天左右自愈,对症治疗可加速康复:

①口腔处理:用0.1%高锰酸钾或生理盐水冲洗后,涂敷1%~2%明矾溶液/碘甘油/冰硼散(冰片15g+硼砂150g+芒硝150g研末)

②蹄部处理:3%来苏儿清洗后涂抹龙胆紫/碘甘油/青霉素软膏并包扎

③乳房处理:2%~3%硼酸水清洗后涂抹青霉素软膏

恶性病例需配合强心剂(安钠咖)和补液(葡萄糖盐水)治疗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