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牛血汗病的症状和防治措施

2023-04-14 20:32

牛血汗病学名为牛副丝虫病,是由丝虫科中的牛副丝虫寄生于牛的皮下组织和肌间结缔组织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其特点是:常在夏、秋温暖季节于牛的体表形成皮下结节,结节快速破裂出血并自愈,这种出血很像汗珠,故俗称血汗病。

一、流行特点

牛血汗病多发于6-10月,7-8月为高峰期,雨后天晴暴热时多见,秋末至冬季自行停止。健壮牛、膘肥毛稀的牛更易发病。

二、临床症状

1.体表出现针尖至绿豆大小的渗出性出血,多见于腰部、背部等部位,可形成微突起的结节。结节数小时后破裂流血后消失,3-4周后又在不同部位重现,反复发作直到天气变冷。

2.血液在出汗时混于汗液中似大面积出血,少汗时凝结成暗红色血污线。

3.一般不影响体温、食欲等,但严重感染和蚊蝇袭扰会导致生长滞缓、体力下降,严重者可继发感染致死。

三、防治措施

1.药物治疗

肌注伊维菌素5mg/kg,连用3次;阿佛菌素0.05g/kg,连用3次;或使用锑制剂、杀灭菊酯等药物。

2.环境管理

及时清理粪便、垃圾、杂草,疏通水沟,保持圈舍清洁。

3.杀虫处理

对蚊蝇滋生地和圈舍喷洒氯氰菊酯、杀灭菊酯等杀虫剂。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