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性疾病预防奶牛焦虫病秋季为高发期,病原为泰勒氏焦虫、巴贝斯焦虫,临床上患牛出现排血红尿、贫血、黄疸和水肿等症状。治疗可用贝尼尔(血虫净)1克加蒸馏水配成5%溶液,做深部肌肉注射。腐蹄病秋季如遇雨水较多时,奶牛蹄长期浸泡于泥泞雨水和粪尿中,容易使蹄壳松软,造成细菌入侵。临床可见患牛跛行,病肢不敢负重,多卧地不起,蹄底腐烂疼痛。治疗可用福尔马林液洗蹄,修整蹄形,挖去蹄底腐烂组织,用5%碘酊棉球或松节油棉球塞填患部。
产科疾病预防乳房炎挤乳或停乳不当,乳房和牛床不清洁,导致细菌从乳孔侵入乳腺而引起。急性乳房炎表现为乳房红、肿、热、痛、硬,奶牛不让挤乳,泌乳量少或停止,乳汁呈红、黄色,其内有絮状物,有时挤出水样乳,一般体温不高。治疗可向患病乳头内注入青霉素100万单位、链霉素0.5克,用蒸馏水25毫升溶解。注意要反复挤净乳汁,每天4~6次有利于痊愈,重症者应及时对症治疗。
奶牛产后瘫痪母牛分娩后发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又称乳热症。本病多发生于5~9岁的高产奶牛,其特征为奶牛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四肢肌肉震颤,站立不稳,瘫痪,卧地不起。预防可在分娩前2~8天内应用维生素D3注射液1500~2000单位/公斤体重肌内注射。对老龄体弱或高产奶牛,在分娩前1周开始用2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和25%葡萄糖注射液各500毫升,每日1次静注。
另外,要搞好环境卫生,定期对牛舍进行消毒,可减少奶牛发病。对分娩和流产母牛及时灌服红糖麦麸汤,以促进胎衣排出。挤乳前后做好乳房清洁消毒工作,能有效预防产科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