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繁殖障碍原因分析与防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猪养殖业的利润逐渐趋于均衡化,养殖企业将从拼市场向拼技术转变。衡量养殖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是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出栏猪头数,而母猪繁殖障碍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
母猪繁殖障碍原因分析
1.卵巢功能障碍
卵巢功能障碍是主要原因,包括:
卵巢机能减退、发育不全、萎缩及硬化
持久黄体导致不发情
卵巢囊肿影响排卵功能
黄体囊肿常见于老年母猪
卵泡囊肿会导致持续发情
2.饲养管理因素
配种技术不良:未能及时发现发情、配种不及时或人工授精操作不当
营养性障碍:
蛋白质长期缺乏或限饲过度
维生素A、E、D、B2及矿物质钙、磷、锌、硒缺乏
过肥影响卵巢排卵
霉变饲料中毒:如玉米赤霉烯酮影响受孕率
环境因素:高温高湿季节导致内分泌紊乱
3.疾病性因素
常见病原微生物:
1.病毒性:细小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繁殖-呼吸综合征、乙脑、猪瘟病毒
2.其他:附红细胞体、布氏杆菌、弓形体、衣原体
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
保证饲料质量,禁用霉变饲料
创造良好环境:合理通风、夏季防暑、冬季防寒
减少应激因素
2.科学营养管理
配种后慎用高营养水平,避免胚胎存活率下降
保证泌乳期营养充足,防止影响下胎繁殖性能
妊娠期避免过量饲喂
3.促进发情措施
使用试情公猪刺激发情
适度群体运动(5-10头群)1小时/天
适当日光照射促进维生素D3合成
4.激素治疗
根据不同情况选用:
卵泡囊肿或持久黄体:肌注HCG
断奶后长期不发情:肌注PMSG
断奶后发情不明显:PG-600或PMSG 1000IU
发情期异常延长:大剂量HCG
5.疫苗接种防疫
常规免疫:
细小病毒、乙脑、猪瘟疫苗
特殊情况下补充:
蓝耳病、伪狂犬病疫苗
通过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提高母猪繁殖性能,保障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