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对蔬菜生产造成的危害较重,尤其在春秋两季,近年来夏季也受到危害。蜗牛,又名蜒螺、水牛,是常见的有害软体害虫,对十字花科、豆科蔬菜危害较重。
蜗牛的初孵幼虫食量小,仅食叶表皮及叶肉,形成透明斑;稍大后将叶吃成缺刻或咬断幼苗,造成缺苗断垄。蜗牛属雌雄同体,异体交配,一年可产卵4~6次,每次产卵150~200粒,卵经过10~18天孵化。蜗牛一般在4~5月和9~10月大量活动和危害,夏季阴雨天气有利于其繁殖。蜗牛昼伏夜出,一般在下午6点后开始活动,晚上8点到11点达到高峰,午夜后取食量减少,至清晨停止取食,潜入土中或隐藏。
防治蜗牛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是农业防治。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合理密植,及时整枝,铲除杂草,雨后或浇水后及时中耕,破坏蜗牛的栖息和产卵场所。
二是设石灰隔离带。在沟边、地头撒一条宽10厘米左右的生石灰带,每亩用生石灰5~8公斤,可杀死越过石灰带的蜗牛。
三是人工诱捕。准备杂草或菜叶,于傍晚前堆放入菜地。蜗牛一般喜欢钻菜堆,于天亮前翻堆,集中捕杀。
四是药剂防治。可用8%灭蜗灵颗粒剂或10%蜗牛敌颗粒剂撒施,每亩用2公斤。或用灭蝓灵1000倍液、硫酸铜1000倍液或1%食盐水喷洒,防治效果都比较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