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善舍内小环境。保持环境条件稳定,尽量为仔猪创造一个比较舒适的小气候环境,包括猪舍建筑工艺、环境工程设计、舍内设施选择等都要符合仔猪正常的生理需求,以避免酷暑严寒、畜禽粪便污染、空气浑浊等因素造成的应激反应。断奶时将母猪赶走,而把小猪留在原栏,使仔猪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断奶后的饲养人员和饲料等因素都应保持相对稳定,待断奶小猪群的精神、食欲、粪便都正常之后,再逐渐改变饲料、饲养程序和进行混调栏等工作。
2、做好防寒保温工作。仔猪对低温的适应能力差,如果在温度低的季节断奶,会加剧仔猪的寒冷应激,因此,要特别做好防寒保温措施。仔猪应养在封闭式的猪舍内,在猪舍地面铺上垫草或麻包等材料。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电热板、红外线灯泡、一般灯泡等保温措施,同时要堵塞风洞,防止贼风,保持室内干燥。当环境温度低于仔猪的最适温度时,则易导致腹泻、发烧、支气管炎或肺炎等,且容易诱发其他传染病。如果从其他场购进的断奶仔猪,应激的情况更为严重,必须更加细心地做好护理工作。
3、改善舍内通风。由于每栋猪舍的大小、饲养密度各不相同,所需的气流类型也不相同。搞好通风要做到对风扇和通风口应能随意控制,要千方百计防止贼风,因为贼风更易引起应激。除了考虑整栋猪舍的通风状况外,还要考虑局部风的强度,高速的局部气流可使猪感到寒冷而引起应激,继而引发肺炎,其标准是,猪身水平处的风速不应超过每秒0.3米。如进风口位置不当、门没关好、门窗破了或墙上和帘子上有洞,风速都会增强,这样猪就会发生呼吸系统疾病。即便在最热的天气,也要对风速加以控制。
4、训练仔猪的定点排便。仔猪如果在猪舍到处排便,就会造成猪舍环境的潮湿、污染,并易传播疾病,不利于仔猪的生长。因此,必须注意训练仔猪的定点排便。这项工作在断奶时一定要做,清扫猪舍时留下一些粪便在定点的地方,或将该地方用水洒湿,仔猪慢慢就会养成定点排便的习惯。
5、合理的饲养密度。猪的饲养密度以不影响猪正常的生长、发育、繁殖,又能合理利用猪圈面积为最宜,饲养密度依气候而不同,夏季应尽可能的小,冬季可稍大一些,但每个圈舍内应有总面积2/3的干燥地面用于猪只躺卧和休息。无论是水泥地面还是裸露的地面,都要保证睡眠区的清洁干燥和舒适,从而减少猪的应激。降低断奶仔猪的饲养密度是非常关键的,一般猪场一头3-4月龄的肥育猪所需要圈栏面积以0.6平方米为宜,4-6月龄0.8平方米,7-8月龄和9~10月龄则分别为1和1.2平方米。但因我国南北气温相差较大,圈养密度也应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