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伪狂犬病是由疱疹病毒科猪疱疹病毒I型伪狂犬病毒引起的猪传染病。病毒一旦进入猪场很难根除,感染猪终身带毒,严重影响种猪繁殖性能,并造成仔猪死亡和生长育肥猪呼吸道症状。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有限公司良圻原种猪场通过使用伪狂犬gE基因缺失疫苗免疫,对基础公、母猪全群采血检测淘汰野毒感染猪,严格执行生物安全防疫措施,引入阴性后备种猪群等技术措施,成功实现了猪伪狂犬病净化。
建立健全生物安全体系
生物安全是疾病控制与净化的前提条件。主要包括:合理的猪场选址;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加强日常消毒防疫工作,做好猪流、车流、人流和物流的管理。加强对老鼠等啮齿类动物、苍蝇和蚊子等节肢昆虫的控制;做好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等。
使用基因缺失疫苗进行免疫
猪场必须使用PRV-gE基因缺失苗至少半年以上,不得使用全基因疫苗。基础公母猪4个月免疫一次伪狂犬gE基因缺失弱毒苗,后备猪配种前免疫2次;育肥猪则根据PRV-gE抗体监测结果进行免疫。一年后基础母猪在产前4周免疫伪狂犬gE基因缺失弱毒苗,公猪每4个月免疫1次。
净化的技术与管理措施
猪场应具备良好生物安全体系。设立临时隔离场隔离可疑猪或阳性猪。加强实验室检测,及时获得检测结果指导生产。
根据感染抗体阳性率采取不同清除方案:在阳性率10%以内的,采用连续3次全群采血检测淘汰感染种猪;在阳性率10%以上的,全群高强度连续免疫PRV基因缺失疫苗3次,不断引入阴性后备种猪,2~3年后评估群体阳性率。3次全群检测完成后留取不免疫PRV疫苗的岗哨猪,最终实现全面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