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病传播的途径
一、鱼体自身
鱼体本身常带有大量的致病菌或寄生虫。当鱼类体质减弱,防御机能降低,病菌就会大量生长繁殖,不断侵害鱼体,发生一系列病变。
二、环境因素
一些病原微生物常通过水体的流动从一处流向另一处,所到之处都被污染。有些病菌衍生于过厚的淤泥或水草之中,当水温适宜时,就可进行大量繁殖。
三、人为因素
1.养管理不当。主要表现为饵料、肥料不洁。所投喂的饵料常携带大量病菌,特别是投喂被污染过的水草,可将病菌带入水体或直接进入鱼体。
2.操作不当。在拉网起捕、干塘捕捞过程中,使鱼体表受到损伤,而易患水霉病、赤皮病或细菌性烂鳃病。
3.使用不洁用具。网具、鱼盆等在被污染过的水体中使用后,未经消毒处理,又立即用于其他池塘作业,易传播鱼病。
预防鱼病传播的方法
一、池塘消毒
1.彻底清除池塘过厚淤泥,并铲除池塘四周杂草和水生植物的根、茎等。
2.在冬季将池水全部排干,让池底暴晒和冰冻。
3.药物清塘消毒。使用漂白粉、生石灰等进行消毒。
4.定期进行水体消毒。池塘注入新水或鱼病发生旺季时进行消毒。
二、加强饲养管理
1.鱼种消毒。投放前用食盐水+敌百虫浸泡鱼种。
2.坚持科学投饵施肥。投喂新鲜无霉变饵料,有机粪肥发酵腐熟后再施用。
3.严格渔具消毒。网具暴晒或用药消毒,做到专地专用。
4.食场消毒。用漂白粉挂篓或生石灰泼洒消毒食场。
三、加强鱼池管理
1.坚持巡塘。观察鱼的活动、水质变化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保持池塘卫生。勤捞饲料残渣,及时清除病死鱼和敌害。
3.防止水质污染。避免农药用具浸泡,防止有毒污水进入池塘。
药物防治
一、药物泼洒
定期用漂白粉、硫酸铜或生石灰全池泼洒,有预防鱼病效果。
二、拌饵投喂
将内服药拌和在饲料中投喂,预防鱼病。
三、浸泡法
将草药扎成把放入池塘浸泡,利用药汁扩散防治鱼病。
四、醣化法
把草药和糠饼混合发酵醣化后喂鱼,防病效果较好。
培育健壮的鱼种
一、合理放养
鱼种密度适中,混养搭配比例合理。
二、分池放养
定期筛选,使规格一致的鱼种同池饲养。
三、加强鱼体锻炼
有计划地拉网囤箱,增强体质,避免鱼体受伤。
四、培育抗病品种
挑选抗病力强的个体培育,观察子代免疫力,选育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