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气温下降,水产养殖各方面环境因素变化大,应对鱼类的应激反应非常重要。应激反应也称为"狩猎"式反应,指鱼类机体突然受到强烈有害刺激(如创伤、失血、感染、中毒、缺氧、饥饿等)时,通过下丘脑引起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迅速升高,糖皮质激素大量分泌。
常见原因:
1.水的温差过大。新购进的鱼苗、鱼种下塘时,温差超过3℃会使鱼类发生应激反应,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2.养殖水体环境变化。冬季水体溶解氧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降低,易发生应激反应,鱼类出现体色变化、食欲减退等症状。
3.养殖密度不合理。冬季不适合高密度养殖,否则鱼类易出现食欲下降、生长迟缓等问题。
4.饲养管理不当。冬季喂料减少导致营养不足,或饲料配方突然改变都易引发应激反应。
5.捕捞操作不当。拉网过急、未停食就捕鱼会导致鱼类出现打转、昏迷等应激症状。
防治措施:
1.维持良好水质
通过科学手段调控水体的pH值、溶解氧、温度等指标,确保符合养殖要求,减轻应激因素影响。
2.补充抗应激营养
合理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维持营养平衡,增强鱼类体质和免疫功能,预防各类疾病。
3.科学饲养管理
根据养殖品种需求确定合适的饲料蛋白质含量,避免一次性投喂过多。
4.规范捕捞操作
拉网、运输前应停食,操作过程中出现应激状况应立即暂停,并向鱼体浇泼池水以缓解症状。
5.科学选育品种
选择抗应激能力强的养殖品种,通过定向选育提高群体抗逆性。
在养殖过程中保持良好水体环境,坚持健康养殖原则,采用绿色环保技术,可有效减少鱼类应激反应和疾病发生,提升水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