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质调控
①每隔10天左右,在晴朗下午4:00换水约20cm,边排边注,保证水体新鲜富氧。
②定期泼洒生石灰浆(趁热、过滤),将PH值稳定在7.5-8的弱碱性范围。
③每15天泼洒EM菌、硝化细菌等有益菌,分解有害物质,改良水质;同时使用底质改良剂优化底质。条件允许时开增氧机增氧。
2.水草管护
①5-6月及时割除伊乐藻等沉水草的草头(分批次割,留10-20cm水下),防止腐烂污染水质,捞出残草。
②水草长势弱时泼洒草肥,并补充新鲜水草;出现河蟹夹草需增加小麦、玉米等饵料及螺蛳投喂。
③换水提升透明度,促进水草光合作用;及时清除草上泥浆与虫害。
3.科学投饵
①根据残饵量、断草情况和水体浑浊度调整投喂量,确保精准投喂。
②坚持"四定、四看"原则,保证饲料新鲜适口,避免残留。
③动物性饵料(小杂鱼、螺蛳等)占60%,植物性(小麦、玉米等)占40%,酌情搭配颗粒料。
④上午9点投喂40%,下午4点投喂60%,符合河蟹活动规律。
4.疾病预防
①通过调水、改底等措施优化环境,增强河蟹抗病力。
②饵料、工具及食场需定期消毒,切断病原传播。
③针对烂鳃病、纤毛虫病等5-6月高发病,坚持"防重于治",定期杀虫杀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