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药、科学防治是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当前,水产病害呈多样性和多发性趋势,而养殖户在防治中常因不当做法造成损失。
发病前预防优于治疗。水生物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待发现时往往已停止摄食,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应坚持无病先防、防治结合原则。
根据季节特点针对性预防。水产病害具有规律性:初春、晚秋易发水霉病,冬季常见三毛金藻病,初夏、中秋多发细菌性烂鳃病等老"三病",夏季高水温期暴发性鱼病高发。应掌握规律,避免盲目仿效他人做法。
综合防控改善水环境。水环境是复杂生态系统,需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包括彻底清塘、鱼种消毒、定期注水、施用生石灰、科学投喂等,不能单纯"头痛医头"。
科学轮换用药。长期使用同类药物易产生抗药性,应轮换使用有效药物。混合用药需注意药物间不得发生化学反应。
严格按量用药。加量用药不仅增加成本,还可能造成药害和增强抗药性。应严格按照说明书剂量使用。
坚持完成疗程。水生病害恢复有自然过程,需坚持用药至完全治愈,不可擅自停药。
选择合适用药时间。泼洒类药物效果受水温、溶氧等影响,宜选择晴天午后使用。
注意药物储存。避免使用金属容器存放药物,应选用陶瓷、木材或塑料容器,防止化学反应影响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