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以其营养丰富,肉味鲜美而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目前河蟹养殖业已由追求产量的"大养蟹"向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养大蟹和养"生态蟹"转变。大规格河蟹不仅销售通畅,而且价格也占绝对优势,培育大规格河蟹的生态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用良种,把好放养蟹种质量关
大规格河蟹必须有优质蟹种作基础。选用自育或本地培育的长江水系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附肢健全,有光泽,活动力强的中华绒螯蟹幼蟹作蟹种。可从外观、体型、步足、前额齿等几个生理特征来鉴别长江水系的蟹种,剔除无饲养价值的性早熟的"小呆蟹"。
二、种植水生植物,创造良好生态环境
"蟹大小,看水草"。在养殖成蟹水域中种植水生植物,作为蟹天然优质的植物性饲料;为河蟹提供栖息和蜕壳的隐蔽场所;吸收水体中有机质,防止水质富营养化;高温季节起到遮荫降温作用。栽种品种应多样化,沉水植物可选苦草、轮叶黑藻等,挺水植物如芦苇,漂浮植物如浮萍。养蟹水域栽植水草面积宜占水面面积的50%-60%。
三、控制放养密度,注意合理混养
采取两年制养殖模式,每亩水面放养300-500只蟹种。以河蟹为主的成蟹池,不能混养草食性、杂食性和肉食性鱼类,只能混养滤食性鱼类,每亩混养40-50尾白鲢、鳙鱼种(比例为5:1)。
四、投放螺蛳,提供活性饵料
每亩水面投放活螺蛳150-250kg,可选择壳薄、含肉率高的苹果螺。苹果螺能维护水质清新,为河蟹提供富含生物活性物质的天然饵料。
五、调节水质
要求水中溶氧量保持在5mg/L,pH值7-8.5,透明度30-40cm。定期注水,早期每隔10-15d换水1次,高温季节每天添加新水并每周换水2次。每隔15-20d用生石灰8-10g/m³化水全池泼洒,有条件可定期使用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
六、做好蟹病防治工作
坚持预防为主,在不同生长阶段采取不同方法预防。高温季节定期使用生石灰、二溴海因预防。纤毛虫高发期每隔15-20d用甲壳净等杀虫1次,药物应交替使用。抖抖病可采用敌杀死清池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