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池建设与养殖技术指南
一、蟹池建造
蟹池应选在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池底淤泥少、多草、位置较僻静的场所,要求排灌方便、通电、通路。蟹池大小5-10亩较为适宜,池水深1-1.5米。
蟹池底要求平整且有一定坡度,向出水口一侧倾斜,在出水口前挖一深20-30厘米、面积10-20平方米的圆形或方形集蟹底槽。四周土质池埂应有较缓坡度,坡上植草以供蟹栖息。
防逃设施是关键,常用砖墙加水泥粉面,外侧水泥沟缝。给排水设施中,进水管道应高于池面悬空伸向池中或设置不锈钢网围栏。
二、蟹种放养
1.清塘消毒
放养前半月,池水5-10厘米时每亩用75kg生石灰全池泼洒。
2.灌水投草
初期灌浅水0.5-1米,随水温升高逐渐加深。投放水草既洁净水质,又作饲料和栖息场所。
3.蟹种投放
江淮流域宜早春投放,水温5-7℃时进行。亩产150kg可投放2000-2500只30g规格蟹种。
三、饲养管理
1.饲料种类
植物性:水草、南瓜、青菜、谷物等;
动物性:螺蚌、鱼虾、昆虫等;
商品性:饼类、豆渣及人工配合饲料。
2.投饵管理
视水温、天气、水质调整投饵量。水温5-7℃开始摄食,10℃以上增强。傍晚投喂于水位线偏上池坡或食台。
3.水质控制
随生长逐渐加深水位至1.5米。保持微碱性(pH7-8.5),定期换水1/4-1/3,保持水质清新。
4.日常管理
关注蟹活动状态,防止浮头缺氧。检查防逃设施,及时除害防鼠。
四、池蟹捕捞
江淮流域9月中下旬起捕,最佳时间为10-11月。采用排水捕捞法,利用蟹槽集中收集,重复1-2次可基本捕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