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饵料对黄颡鱼稚鱼生长的影响

2023-05-03 16:38

由于大量无序捕捞和水环境恶化等原因,自然水域中黄颡鱼产量锐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人工养殖渐成趋势。然而苗种培育成活率低制约了产业发展。笔者通过比较四种饵料对黄颡鱼稚鱼体长增长的影响,为苗种培育提供参考。

试验选用自繁出膜5天、体长8.5~10.0毫米的黄颡鱼稚鱼,养殖用水为曝气自来水,pH值7.5~8.5,溶氧≥6mg/L。每日定时投喂两次,及时清理残饵粪便,保持水质清澈。

试验选取浮游动物、水蚯蚓、人工配合饲料(粗蛋白45%)和熟鸡蛋黄四种饵料。初期3天,各饵料效果差异较小,水蚯蚓组(1.012→1.267→1.383mm)与配合饲料组(1.008→1.277→1.361mm)略优;浮游动物组(1.038→1.222→1.351mm)和蛋黄组(1.022→1.283→1.342mm)稍逊。第8-9天,水蚯蚓(1.690→1.735mm)表现最佳,浮游动物次之(1.684→1.695mm),配合饲料(1.534→1.614mm)和蛋黄(1.486→1.522mm)较差。至第15-16天,水蚯蚓(1.959→2.056mm)仍领先,配合饲料(1.941→1.997mm)超越浮游动物(1.917→1.991mm),蛋黄组(1.868→1.961mm)持续落后。

消化试验显示:浮游动物需8小时10分钟,水蚯蚓7小时50分钟;人工饲料中,配合饲料5小时20分钟,蛋黄4小时56分钟。这表明天然饵料消化更充分,但投喂频率可适当降低。

综合发现:前期(1周内)各饵料差异不大,但随稚鱼生长,水蚯蚓的适口性和营养优势显现;配合饲料后期效果提升,适合渐进式投喂;蛋黄仅适合早期过渡使用。建议前期采用蛋黄+浮游动物+少量配合饲料组合投喂,中期过渡至水蚯蚓为主,后期可增加配合饲料比例,并根据消化特性调整投喂频率(天然饵料每日2次,人工饲料3次)。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