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期不投喂饲料:春天池塘中天然饵料开始比较多,以前放养密度较低时可以不投喂饲料。但现在随着放苗密度增加,天然饵料已不能满足需求,许多养殖户仍在对虾长到3厘米前不投喂饲料,导致对虾营养缺乏,抗病力弱,容易发病。
严重后果:虾苗长期饥饿,被迫摄食池底死亡藻类、水草或底栖生物,造成营养不良、体质虚弱,继而发生消化系统细菌感染,引发桃拉病毒发作。08年后养殖户期望通过无病毒虾苗解决问题,结果虾病爆发更剧烈。
正确养殖方法:根据放苗密度,及时观察对虾摄食情况,逐步增加前期开口料和饲料投喂,既可驯化摄食,又能保证营养需求,提高对虾活力和免疫力。
2、发病后停止投喂饲料:当对虾出现发病或死亡时,养殖户误信"投喂导致红体病"传言,减少或停止投喂。虽然短期内死虾减少,但喂料后又会出现零星死亡,最终导致产量低下。
严重后果:停料导致健康对虾饥饿,转而摄食病死虾,造成更大面积感染。半月后死亡率达80%以上,即使恢复投喂也因存塘量少难以获得理想产量。
正确养殖方法:发病初期应增加投喂量,在饲料中添加提升免疫力的药物和维生素,减少健康虾摄食病虾的机会。虽然短期内病虾死亡增加,但能控制总体死亡率在40%以内,使养殖趋于稳定。
3、发病后水体不消毒:因无法确定病害种类或缺乏信心,养殖户放弃治疗,不做基本消毒措施。
严重后果:病原体大量繁殖,加速传染,最终导致全池死亡或提前出虾。
正确处理方法:发病初期应积极诊断,采取消毒和治疗措施,增加水体溶氧,投喂高品质饲料并辅以药饵,争取治疗时间使病情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