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人工养殖鲍鱼技术分享

2023-05-04 09:10

一、生活习性与养法

鲍鱼为鲍科动物,生活于岩礁海岸、水深流急、海藻丛生的浅海区。常以海底岩礁为栖息处,用足部匍匐于岩礁上,昼伏夜出,以周围的海藻为食,生长较缓慢,自然状态下一年生长2cm左右。养殖方式包括海上浮架的吊笼、网箱养殖;潮间带池沼养殖;陆地筑池与多层水槽的工厂化养殖等。

二、自然条件的选择

要求水陆交通方便,海区水流畅通,海上涨落为半日潮,年平均盐度为31.5%,PH为8.0-8.22,水温为10-29℃。

三、鲍池主要设施

1.育苗池和养成池:1×8×1m有38口;2×8×1m有20口;4×6×1.2m有12口。

2.沉淀池:500吨有2口和沙滤池150平方米有2口,各池下均设有8寸抽水管5条。

3.备有7.5千瓦鼓风机3台,抽水泵2台,12HP柴油机7台。

4.供气、供水设施配套。

5.备足鲍笼1万以上,另备有附鲍苗片1万多片等。

养成技术引用台湾养鲍方法,即室内深水地塑料笼养殖。采用重叠5-6层黑塑料笼养殖,以达到充分立体利用,形成了高密度、冲气、流水的精养方式。

四、科学管理

1.放苗密度

每个40×32×13cm笼,放鲍苗25-50个,每平方米池面积放鲍苗435-700个。放养密度关系到鲍体的生长速度与单位面积产量。过密会影响生长速度及成活率;太稀虽生长速度快,但成本高、产量低。

2.控制光照

鲍为不喜光的单壳贝类,喜昼伏夜出寻找食物。因此,掌握适当弱光为佳,采用2层黑色网进行遮光,光强控制在200-300lx。

3.换水倒池

夏季日流水量为总水体的4-5倍;秋、冬季日加水量为3倍。春、夏季每3天倒池、清池1次;秋、冬季每5天倒池、清池1次。每次换水结合清洗池底、池壁和笼,做到彻底清除残饵和排泄物。苗种每5天倒池1次,流水量保持2-3倍。

4.监测水质

为保证水质,要3-5天清扫一次水池。每天检测至少2次,做好记录水环境因子,每15天测量鲍体长1次。

5.投喂饵料

鲍宜用新鲜海藻为主食,特别喜食叶片状、幼嫩的鲜海藻,如海带、裙带菜、龙须菜、鹅掌菜、紫菜及石莼等。日投饵量为鲍体重的10%-15%。此外,也摄食其它海藻,如江蓠、马尾藻等以及干海藻和人工配合饵料。有条件时可采用不同的海藻更替投喂。

水温低时,新鲜海藻1次性可投入3-5天的数量,但在小容器中海藻投入量不能过多,防止因阻塞笼内充气而造成缺氧,或海带表面的粘液过多而影响水质。温度高时少投、勤投,防止水质恶化;若用于海带或经加工的海带时,应每天投喂,但要严格控制投饵量。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