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鱼塘管理及鱼病防治措施

2023-05-08 12:04

夏季气温高,雨量多,天气变化快,也是鱼类一年中生长的旺季。由于水温高,鱼类病原体会大量繁殖,加之高密度精养方式,池水体负载量大,水质容易变肥。特别是闷热天、雷雨天或天气突变时,鱼类易在下半夜至黎明前浮头,严重时可出现泛池,导致大批鱼类死亡。泛池主要因气候突变,气压降低,水中溶氧量减少所致。长期浮头会使鱼类食欲减少,抗病能力削弱,鱼病随之大量发生。因此,夏季必须做好日常管理及鱼病预防措施。

一、日常管理

1.调节水质:水质是鱼类生存的关键,池塘水色上午呈绿、下午黄绿色最佳。控制措施包括:

适时换水或加注新水,水量为1/4~1/5。

每月用洲旗牌稳定性二氧化氯全池泼洒2次,每亩平均水深1m用70g,可提高池水碱度、硬度,预防鱼病。

适量施肥,根据水色确定用量,次数多、量少,晴天施肥。

控制大型浮游动物发生。若水色清瘦,鱼常浮头,可用鱼虫清每亩平均水深1m用20毫升全池泼洒,或适当增加鳙的放养量。

有条件可使用增氧机,增加水体溶氧,改善水质。

2.严格“四定”:定时、定量、定质、定位投喂饲料。晴天多投,雨天少投,总量为总鱼量的3%~5%,保证饲料质量,避免过量投喂。

3.鱼病预防:鱼病防治困难,强调预防为主。鱼苗下池前每亩用100公斤生石灰彻底清池,消灭病原体。饲养过程中,每15天用洲旗牌稳定性二氧化氯70g全池泼洒,预防病毒和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二、常见鱼病防治

1.病毒性鱼病:主要是草鱼出血病。症状为鳃盖、鳍基处、口腔出血,鳃出现白鳃。治疗方法:每亩平均水深1m用洲旗牌稳定性二氧化氯1吨,间隔1天再使用一次。

2.细菌性鱼病:包括细菌性烂鳃、肠炎、赤皮和烂尾病。症状分别为鳃丝腐烂、鳃盖内表皮充血;肛门外突红肿;鳞片脱落,腹部出血;尾柄、躯干腐烂。治疗方法:

每亩平均水深1m用70g洲旗牌稳定性二氧化氯全池泼洒,间隔1天连续2次,同时用“鱼菌清Ⅰ号”或“鱼菌清Ⅱ号”拌饲料投喂,5天为一疗程。

每亩平均水深1m用生石灰40kg全池泼洒,连续2次,同时用“鱼安康”或“鱼安清”拌饲料投喂,5天为一疗程。

3.有害藻类:如铜微囊藻、水花微囊藻,死亡后产生有毒物质,引起鱼类死亡。每亩平均水深1m用250克硫酸铜溶液泼洒,每10~15天泼洒生石灰10~15kg。

4.寄生虫病:如锚头鳋、鱼鲺、指环虫、复口吸虫,严重时可致鱼类死亡。每亩平均水深1m用强力“鱼虫清”20毫升全池泼洒,5天用药1次,连续3次。

三、鱼病治疗注意事项

1.准确测量鱼池面积、水深,计算水量。

2.泼洒药物应在晴天下午,鱼浮头时不使用,阴雨天可用增氧机增氧1小时后泼洒。

3.水位浅、水质瘦时,药效作用快,可适当减少药量,特别是硫酸铜,瘦水池需特别注意避免药害。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