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田中挖塘,在塘里放鱼,在田里种稻,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让塘中的鱼游到田里活动,吃田里的杂草、小虫、水生动物、水中的有机营养物质和水稻扬花时落下的稻花,鱼不但速生快长,增重快,育肥迅速,不受污染,鱼肉清净,结实,肉香味浓,肉质好,而且水稻受病虫为害较轻,生长好,健壮,产量高,品质优。田中塘养鱼的技术要点如下:
挖塘。田中塘养鱼,塘的面积占三分之一,田的面积占三分之二最合适。选择在田的中间挖塘,深1.5~2米左右,以圆形为好。塘基宽50~60厘米,高30~40厘米,留3~4个出水口,深、宽各20~30厘米。同时筑一条宽30~40厘米的小路通往田边即可。塘要在"清明"前一个半月左右挖好。
蓄水。在"清明"前半个月蓄满塘水。塘水要是干净的河水、山水、泉水或地下水。蓄满塘水后,每平方米水面撒施0.5~1公斤干燥纯净的草木灰,以消毒塘水和培养水中生物,并培肥塘水。
放鱼。在"清明-谷雨"期间,当气温回升时,就可以放鱼。一般每200平方米鱼塘放草鱼100尾,鲤鱼、鲈鱼、鲢鱼各150尾,塘角鱼500尾为宜,所放的鱼苗体重以30~50克左右为好。同时每平方米投放15~20只重25~30克的田螺种。在放鱼投螺时,先让鱼苗和田螺种在1000倍维生素C水溶液中或1000倍小苏打水溶液中浸泡10~15分钟进行消毒,再投入塘中饲养。
喂料。放鱼后5~10天左右就要投料喂养,可以投一些青草和花生饼粉、玉米粉、黄豆粉之类的植物性天然饲料。一般每2~3天投放一次,每次每200平方米水面投放青草10~15公斤,花生饼粉或玉米粉或黄豆粉6~8公斤,均匀投放在水面上,让鱼自由取食即可。
出田。在早稻插后15~20天,禾苗高30~40厘米左右时,就可以打开出水口,让塘里的鱼游出田里活动。如需喷洒农药或撒施肥料,则要将鱼赶回塘里,堵住出水口后再进行,以免毒害鱼群。早稻收割后,也要堵住出水口,让鱼在塘里活动,等到晚稻禾苗即将封行时,再打开出水口,让鱼出田里活动,一直放到晚稻收割前田水干凅时。在雨季,要及时把鱼赶回塘内,并封闭出水口,加固塘基,以防鱼逃走。
补水。在饲养过程中,如果塘水减少,要及时进行补充,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注意保持塘水有1.5米深以上。
防病杀虫。田中塘养鱼,鱼是很少患病的,但鱼游出田里活动后,就很容易受到寄生虫危害,所以应该经常向塘里投放一些带枝的新鲜松针,并在田里撒放一些干燥纯净的草木灰。
捕捉。在"清明~谷雨"期间放养的鱼,在"重阳"前后就可以捕捉,此时鱼和螺已经增重育肥,肉质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