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鲫的成鱼饲养技术包括苗种放养前的准备工作、苗种放养、饵料投喂以及日常管理工作。清塘消毒鱼塘要清除污泥,护好塘坡。在鱼种放养前10-15天,每亩水深1米用生石灰125-150分斤化水后全池泼洒。放养密度要适中,白鲫的成鱼饲养可用隔年鱼种,也可用当年鱼苗,但苗种的放养密度必须适当,若放养密度过大,起水白鲫的个体重达不到150克以上商品规格。在一般混合饲养条件下,冬末春初每亩放入重10-15克的隔年鱼种1500-2000尾,6月初再补放3厘米左右的当年鱼苗3000尾,年底可每亩产成鱼300千克、尾重10-15克的鱼种2000尾以上;若每亩放当年培育出来的鱼苗3000-4000尾,每亩可产成鱼250-300千克。如果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达20%以上,不仅尾重可长到200克以上,而且亩产量也能达到400千克左右。白鲫与草食性鱼类(如草鱼、团头鲂)混养效果最好。为充分发挥水域的生产潜力,还可混养少量的鲢、鳙、鲤鱼,但这几种鱼的合计产量以不超过鱼塘总产量的15%-20%为宜。要施足基肥,及时追肥,培育足够天然饲料供鱼摄食。同时要投喂米糠、麸皮等精饲料,以满足白鲫生长的需要。在投饵时,应注意先投草料,再投颗粒饲料或粉状饲料,以免草食性鱼类来抢食精料。日常管理需要定期巡池、观察水质变化、鱼的活动和摄食情况,及时调整饲料投喂量;清除池内杂物,保持池内清洁卫生;发现死鱼、病鱼,及时捞起掩埋,并如实填写记录。根据天气、鱼的活动情况,适时开启增氧机,保持池水溶解氧3毫克/升以上。控制水质要求“肥、活、嫩、爽”,保持池水透明度25-30厘米,pH值7.5-8.3。随季节和水温不同加注新水调节水位,保持水质清洁。疾病防治要做到“以防为主,防重于治”,定期做好清洁卫生、工具消毒、食场消毒、全池泼洒药物和投喂药饵等措施,避免鱼病暴发。生长期间半个月左右使用1次生石灰、漂白粉或强氯精,轮换全池泼洒,以防治病毒、细菌性鱼病;对寄生虫鱼病则用杀虫剂加以防治。夏、秋季节应当轮捕一部分尾重达100克以上的个体上市销售,以减轻池塘的负载,促进小规格鱼种的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