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螺的防治必须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策略上重点突出抓好越冬成螺和第一代成螺产卵盛期前的防治,压低第二代的发生量,并及时抓好第二代的防治。
农业防治
溪河渠道中和水沟低洼积水处是福寿螺越冬的主要集中区域,充分结合冬修水利,整治沟渠,对福寿螺的越冬场所加以破坏。还可以通过对卵块的人工摘除并结合农时对成螺的捡拾来控制其繁殖数量:结合田间管理,在福寿螺的产卵高峰期将田间、沟渠边的卵块摘除后埋到挖好的深坑中;二是利用晒田时成螺大部分集中于秧田沟内和进排水口处,宜采取人工拾螺以控制其危害。
生物防治
在沟渠和水稻移栽后,利用养鸭食螺。放鸭时间为水稻移栽后7-10天至水稻孕穗末期,选择中小体型,鸭龄30天的免疫鸭苗,鸭苗放养密度为20-25只/亩;冬季集中放鸭于沟渠和农田啄食幼螺,减少越冬螺量。
化学防治
灭螺化学药剂种类很多,但这些药物在发挥效力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在推广使用时要加以监管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