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生产实践,笔者体会到要饲养好鱼苗,必须精心操作,勤奋细致。现将高密度饲养鱼苗至乌仔阶段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清理池塘,施药消毒
准备用作饲养鱼苗的池塘应做好严格彻底的清整、消毒。采用退水清塘法或干塘后立即施药。药物选择要因塘而异,施药及时、均匀,同时用拉耙翻动池底淤泥,使药物充分混合。早春清整的池塘,施药后通风晾晒4天~5天即可注水。
2.适时注水,及时施肥
鱼苗发塘前6天~7天注水,用80目以上筛绢网过滤。注水后5天~6天,按亩(667平方米)施发酵粪汁10担~12担作为基肥。
3.浅水发塘,分期注水
早期水位控制在40厘米~50厘米。适时加注新水,间隔4天~6天,每次加水8厘米~15厘米,保持水质清新。
4.定时发塘,掌握密度
鱼苗发塘应在施肥后5天~7天进行。注意事项:
①避开阴雨天气
②避开高温时段
③温差控制在2℃以内
发塘密度:亩放鱼苗280万尾~300万尾。
5.把握食量,及时投喂
鱼苗入池2小时后开始投喂。亩日投干黄豆4千克~5千克,制成浆水均匀泼洒。上午放苗当天喂2遍~3遍,下午放苗喂1遍~2遍。第二天起日喂3次,连喂3天后视水质调整。
6.酌情注水,适时追肥
饲养4天~6天后首次加水10厘米。此后每5天~6天加一次水,根据水质追施粪汁6担~8担或尿素1.5千克~2.5千克。10天后可增投豆粕浆2千克~3千克。
7.加强巡塘,务实管理
坚持早、中、晚3次巡塘,观察鱼群活动、水质、水位等情况,及时清理杂草和敌害生物,保持环境卫生。发现异常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做好池塘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