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水温的降低,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减弱,越冬前后鱼病也明显变少,但适应于低温的部分真菌和寄生虫类的车轮虫还潜伏在水体中,随时可导致鱼体水霉病和寄生虫引起的烂鳃病。越冬前应做好鱼塘用药的预防工作。方法是:在天气暖和的午后亩用200克溴氯海因泼洒一次,隔2~3天后再亩用200毫升的车轮灭(苦参碱)泼洒一次,可有效预防冬季病害的发生。
鱼类越冬后鱼体均有不同程度的消瘦,一般四大家鱼体重可减轻5%左右,特别是草鱼和鳊鱼的体重下降还会更大。在鱼类停食前20天甚至一个月内反而更应适当投喂一些高质量的精饲料,如鲤鱼料的蛋白质应在32%以上,草鱼料的蛋白质应在28%以上。最好在饲料中添加5%左右的玉米增加饲料有效糖的含量,从而增加鱼类的脂肪,增加鱼体肌肉的厚度。
冬季鱼塘冰封后,池底水温并不一定很低,沉积在池底的残饵、粪便和一些死后的浮游动植物依然会发酵分解,这样既消耗水中的溶氧,又产生出类似夏季池塘中常见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所以,对越冬池塘最好在水温不低于18℃时亩用0.5~1千克的生物制剂EM菌泼洒一次,或者采用“磁性水质改良剂”(硫酸铝和强机体复合物)亩用1千克泼洒一次。当鱼类完全停食后,亩用150~200毫升的“轮虫快克”(主要成份乙酸素)可有效预防水体中浮游动物的过量发生,从而能够保证越冬鱼塘的水体质量。
常见的温水性鱼类在水温10℃以下时就有明显的停食表现,大部分渔农也习惯不再给鱼投喂饲料了。对这些鱼类每天给极少量的饵料,在短时间内仍能很快吞食。由此可见,鱼儿冬季的停食时间越晚越好,即使在停食之后,选择在晴朗的午后投喂少量的饲料也是有好处的。
严寒的冬季已是冰封水面,为了让鱼儿安全越冬,建议在结冰前把增氧机偏移向料台附近,每天定时开机半小时左右,这样以保证增氧机附近即使在严寒的冬季也不结冰,以达到冰下水体长期通风换气、提高水体溶氧的作用。另外,对渗水的池塘,要定时加注新水,保证冰下水的深度最好在1~1.5米之间。同时在大雪天气要合理地清扫积雪,保证冰下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