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生态养殖模式技术要点

2023-05-12 10:43

泥鳅已经成为百姓餐桌上的珍品。由于泥鳅对环境适应力较强,容易繁殖和养殖,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人工养殖越来越被广大养殖户看好。在泥鳅养殖过程中,需合理放养密度,科学投喂与施肥,保持水质清新,重视病害防治。

1、养殖环境营造。泥鳅养殖可选用稻田、庭院水泥池、水塘等场所。养殖前需全面整治、消毒水域。养殖区域四周堤埂要坚固无洞穴,进排水口设防逃网。同时种植水生植物,既遮荫又提供天然饵料。

2、投放优质种苗。选择体质强健、活动力强、无伤无病的泥鳅种苗。投放前用20-30克/升食盐水浸浴10分钟消毒。宜在晴天投放,避免恶劣天气操作。

3、合理放养密度。池塘养殖一般放养3-4厘米夏花100-150尾/平方米,5厘米以上苗种50-80尾/平方米;稻田养殖一般亩放80公斤小泥鳅或2万尾大规格苗种。根据条件适当调整密度。

4、科学投喂饵料。泥鳅为杂食性鱼类,养殖过程中要保证饵料适口新鲜。注意保持饲料品种稳定,避免影响摄食。控制投喂量,防止过饱。水温高于30℃或低于15℃时停止投喂。

5、水质管理维护。保持池水黄绿色,透明度20-25厘米,pH值中性或弱酸性。及时换水,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保持水质肥、活、嫩、爽。当水色异常或溶氧不足时及时注换新水。

6、疾病防控措施。定期用漂白粉或生石灰消毒水体,调节水质。高温季节加强换水,保持水质稳定,预防病害发生。

7、适时捕捞上市。年底至次年5月前捕获,采取捕大留小策略。以拉网为主,地笼网为辅,最后干塘捕捞。上市规格控制在70-90尾/公斤。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