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生产实践,笔者体会到要饲养好鱼苗,饲养者技术水平要高,操作要精心,工作要勤奋细致。现将高密度饲养鱼苗至乌仔阶段,提高成活率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清理池塘,施药消毒
凡准备用作饲养鱼苗(水花)的池塘,应做好及时严格彻底的清整、消毒。采用退水清塘法及干塘后立即施药法。所用药物要因塘而异,施药及时,突出重点,洒药均匀,操作细致。在早春对第一次清整的池塘,施药后需经4天~5天的通风晾晒即可注水。
适时注水,及时施肥
在鱼苗(水花)发塘前的6天~7天就应往饲养池注水,在注水时要用80目以上的筛绢网布严格过滤,防止敌害生物随水注入池中。注水应在鱼苗发塘前5天~6天,按亩(667平方米)有效水面施经过彻底发酵的自制混合粪汁10担~12担作为饲养池的基肥。
浅水发塘,分期注水
饲养池的水位应控制在40厘米~50厘米为宜。随着施肥和投饵,饲养池的水质逐渐转肥,加之鱼苗的个体日渐长大,需要适时加注新水。每次加注新水的间隔时间应掌握在4天~6天,每次加注水位8厘米~15厘米为宜。
定时发塘,掌握密度
鱼苗(水花)发塘应在饲养池施肥后的5天~7天进行。注意:尽量避开阴雨天气和高温时段,温差控制在2℃以内。发塘密度为亩有效水面鱼巢180米~200米,鱼苗280万尾~300万尾。
把握食量,及时投喂
鱼苗入池后两小时即可泼浆喂鱼。日投喂量为亩有效水面干黄豆4千克~5千克,制成18千克浆水/千克黄豆泼洒。投喂3天后视水质调整。10天后可增投豆粕制成的粕糊浆2千克~3千克。
酌情注水,适时追肥
饲养4天~6天后酌情加注10厘米以下新水,此后每5天~6天加注一次。水质变瘦后及时追肥,亩有效水面追施混合粪汁6担~8担或尿素1.5千克~2.5千克。
掌握溶氧,应对变化
日常管理中要把溶氧放在重要位置,确保水体溶氧值保持在4.5毫克/升以上。通过适时调水、开机增氧等措施维持良好水质。
加强巡塘,务实管理
每天至少3次巡塘,观察水质、溶氧、鱼群情况,及时清理杂草、敌害生物,保持环境卫生。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及时记录池塘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