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气候特点是雨水渐多、乍暖还寒,春旱、倒春寒、低温阴雨天气较为常见,这种天气对虾蟹养殖是个挑战,那么在这样的气候环境下应该在怎么管理蟹池呢?
一、水位管理
环沟型的河蟹塘,建议养殖塘口的中间田板上要早上水,并将田板上水位加至0.1~0.2米深左右,通过适当加深水位,增加水量,可以减缓养殖水体的温差变幅,减少天气不稳定带来的不利影响。
部分塘口出现溶氧不足,主要是因为虾蟹早期过于集中在环形沟内,密度过大;前期水温偏低,硅藻等优质藻类生长慢,光合作用不强。虾蟹长期处于缺氧环境,食欲不强,体质下降,对蜕壳不利。
二、水质管理
1.适时肥水、调水。"瘦水"塘口应根据天气情况定期进行生物肥水,添加微生态制剂,补充钙、磷微量元素,为虾蟹蜕壳做好准备。
2.用腐植酸钠及微生态制剂结合肥水防治青苔,尽量不用杀青苔的药物。
3."沙虫"较多的塘口,避免在虾蟹蜕壳高峰期杀虫。
4.本阶段螺蛳不宜一次性投放过多,否则会加大肥水难度。
三、水草的种植
塘口常见的水草有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等。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70%~80%,可交叉种植。低温期注意水草叶面清洁和根系培育。水草长势过旺时,可通过人工"割头"调节生长。
四、饵料投喂
随着气温上升,应加强投喂管理。日投喂量控制在河蟹体重的1%~1.5%之间,根据天气、摄食活动和蜕壳情况灵活调整。可通过夜间观察掌握投喂量是否合适。